CIPS青工委学术沙龙活动之走进天津大学系列讲座

2018年4月21日,应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青工委委员、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贺瑞芳和张鹏老师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车万翔老师,苏州大学的熊德意老师,北京大学的严睿老师,武汉大学的李晨亮老师来到天津大学进行了自然语言处理学术沙龙的四场系列报告。本次活动在天津大学北洋校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55-B-204报告厅上午9点举行,报告由贺瑞芳、张鹏副教授主持。与会人员还包括研究语音信息处理的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天津市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王龙标教授,社区检测的金弟副教授以及六十余名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等,其中也包括南开大学的几位研究生。沙龙首先由青工委副主任车万翔老师简要介绍了青工委的使命及主要工作,并提前预告了即将展开的自然语言处理顶会预讲活动,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相关的现场和线上报告会。

每场报告结束后,讲者都与在座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报告一直到中午十二点半,大家仍然意犹未尽,纷纷赞叹,开阔了眼界,并拓展了相关的研究思路和视角。会后,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胡清华教授与各位演讲嘉宾进行了交谈。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学院青年教师和研究生都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具体活动内容如下:

(1)熊德意老师报告题目—Advancing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with Phrase and Syntax

机器翻译主要研究的是自动将文本或谈话内容从一种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是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熊德意老师的报告首先介绍了从统计机器翻译到神经机器翻译的过渡,然后进一步介绍了基于词语和句法的改进的神经机器翻译,最后对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器翻译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熊德意老师是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青)获得者,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中文信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执行委员,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系统与应用专委会副主任,CCF YOCSEF苏州分论坛副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翻译、多语言信息获取、自然语言理解和深度学习等。在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IEEE TASLP、 AI、JAIR、 AAAI、 IJCAI、 ACL等国际著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曾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获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汉王青年创新奖一等奖等奖项。

(2)车万翔老师报告题目—句法语义分析及其应用

尽管深度学习盛行,但句法语义分析作为自然语言处理的基础任务,仍然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在报告中,车万翔老师首先对句法语义分析及其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然后面对当前一些语言资源缺乏的问题,介绍了基于伪数据的句法语义分析,最后讲解了句法语义分析的一些应用。

车万翔老师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合作导师Christopher Manning教授。曾任CCF-YOCSEF哈尔滨主席,现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计算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兴趣集中于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依存句法分析、语义角色标注及语义依存分析。并在CoNLL、SANCL、SemEal、CGED等国际评测获得过冠军。任ACL、COLING、EMNLP等国际会议领域主席。负责研发的语言技术平台(LTP)已被600余家单位共享,并授权给百度、腾讯、华为等公司使用。曾获黑龙江科技进步一等奖、汉王青年创新一等奖、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奖等奖项。2017年《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3)严睿老师报告题目——人工智能在人机对话系统中的技术现状与挑战

目前,在学术界和工业界,人机对话系统都获得了很大的关注度,而微软小冰,百度度秘等一些人工智能产品的出现,更是将对话系统逐渐推到了人们的眼界之中。严睿老师在报告中介绍了一些对话系统的基本知识以及检索式对话系统和生成式对话系统,详细讲解了当前大势所趋的生成式对话系统,包括seq2seq,注意力以及双向编码等机制。同时,严睿老师还分享了他们课题组在人机对话研究所做的努力以及最新的代表性成果。

严睿老师是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前百度公司资深研发,华中师范大学与中央财经大学客座教授与校外导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深度学习及信息检索。主持研发多个开放领域对话系统和服务类对话系统,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近50篇,担任多个学术会议(KDD, IJCAI, SIGIR, ACL, WWW, AAAI, CIKM, EMNLP等)的(高级)程序委员会委员及审稿人。

(4)李晨亮老师报告题目——跨语言情感分析中的语言差异性建模

20世纪以来,文本的情感分析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吸引了众多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鉴于很多语种的资源的不充分性,人们的目光渐渐转移到了利用跨语言的情感分析。在报告中,李晨亮老师首先带领大家了解了跨语言情感分析的概要和相关工作,然后介绍了他所在研究组的工作即在跨语言情感分析中,建模语言的差异性,最后进行了实验展示和对未来的展望。

李晨亮老师是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副教授,硕导,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担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社交媒体专委会委员、信息检索专委会委员。担任IEEE TKDE、ACM TOIS、JASIST等期刊及SIGIR、ACL、WWW、CIKM、IJCAI、EMNLP等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TPC)及审稿人。研究兴趣包括信息检索、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社交媒体分析,在SIGIR,CIKM,TKDE,JASIST 等顶级会议及期刊发表近20篇,并获SIGIR2017 年Outstanding Reviewer Award; SIGIR2016 Best Student Paper Award Honorable M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