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工委四位执行委员喜获“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汉王青年创新奖一等奖”

2016年12月23-24日,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35周年学术会议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隆重举行,会上颁发了“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汉王青年创新奖”,以及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拓尔思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执行委员清华大学刘知远助理教授、复旦大学张奇副教授、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韩先培副研究员、以及苏州大学熊德意教授(按姓氏笔划排序)获得2016年度“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汉王青年创新奖一等奖”。

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是经科技部批准设立的中文信息处理领域的最高科学技术奖,主要授予该领域在基本方法或关键技术上有原始创新或重大突破,对推动我国中文信息处理事业或行业进步起到重要作用,创造出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项目或个人。“汉王青年创新奖”设立于2010年,主要授予在中文信息处理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学者,每两年评选一次。此次“汉王青年创新奖一等奖”四位获奖者均为青工委执行委员。

刘知远老师的研究方向是语义表示学习与计算,针对显示、隐式和知识三种典型表示方式开展研究工作,最终实现融合三者优势的统一语义表示框架,取得了一系列的原创成果。他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与认可,被MIT、CMU、Google、Facebook等机构著名学者列为代表性方法,并进行扩展、改进与应用。刘知远推动发布了中文分词、文本分类、关键词抽取、表示学习等数十项开源工具,获得了学术界与开源社区的广泛认可。刘知远主持开发的微博关键词应用,累计获得350余万注册用户。利用关键词抽取技术分析两会报告,获得100余家媒体转载。刘知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ACL、EMNLP、IJCAI、AAAI等国际顶级会议上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累计获得国内外引用超过1千次。刘知远曾参与ACL15等学术会议组织工作,并将担任ACL17领域主席;他还担任中文信息学会多个专委会委员和青工委执委,积极参与学会服务工作。

张奇老师的研究方向是面向社会媒体的自然语言处理,主要工作集中在口语自然语言处理以及融合内容与结构的分析方法上。他在SIGIR,ACL、IJCAI,AAAI等自然语言处理和信息检索相关领域的权威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他在口语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主要贡献是,针对中英混合文本处理的问题,提出融合用户信息的神经语言模型和中文动态词典方法,并针对简称等问题开展了详细研究。此外还针对口语文本较短的问题,提出了多种短文本语义相似度快速计算算法。此外,针对社会媒体中不仅包含文本内容还包含用户间的相互关系的特点,他还提出了结合内容与用户结构的基于主题翻译模型的建模方法和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并在微博Hashtag推荐、用户转发行为预测以及@用户推荐等问题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张奇还获得了包括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以及IBM Faculty Award奖等在内的多个奖项。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学术服务,2015年作为组织委员会主席组织了ACM WSDM 2015, 并参与了学会承办的ACL 2015的组织工作,在学会的多个专委会中也积极参与并承担多项服务工作。

韩先培副研究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自然语言理解和知识图谱相关的研究工作。自然语言理解是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的核心科学问题,在研究和应用领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围绕自然语言理解,韩先培在开放域语义知识获取方面和知识驱动文本语义分析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如ACL、SIGIR、AAAI、EMNLP、CIKM上发表重要论文30余篇,其中在自然语言处理顶级会议ACL上发表论文7篇,相关系统在国际权威评测SIGHAN 2012中文实体链接任务取得第一名的成绩。韩先培副研究员的论文被同行广泛引用,其论文共获得国内外700余次引用,其中引用数超过100次的论文有三篇。特别的,SIGIR 2011论文在五年内被引用216次,在信息检索领域顶级学术会议SIGIR 近五年来发表的493篇论文中排在第2位,同时Google Scholar将SIGIR 2011和ACL 2011论文分别列在实体链接搜索结果的第1位和第5位。此外,韩先培积极参与学术服务工作。曾参与北京国际计算语言学协会ACL 2015的组织工作;在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担任语言与知识计算专委会委员秘书长,担任青年工作委员会执委,参与并组织了大量的学术活动组织工作。

熊德意老师的研究方向是机器翻译,他围绕“内在结构的语义对等转换”这一基本目标,针对双语结构表达与转换、语义表达与映射两个科学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两点学术成绩,系统研究了基于转录文法的统计机器翻译, 对基于语义的统计机器翻译做了前瞻性研究。他提出的基于最大熵转录语法的统计机器翻译(MEBTG)以及研发的多项机器翻译技术被国内外多家单位重现和使用。他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权威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的CCF A/B 类期刊和会议论文近40篇,发表了英文学术专著一部《Linguistically Motivated Statistical Machine Translation: Models and Algorithms》,由Springer 出版,该书是国内统计机器翻译领域第一本英文专著,上线一年时间该书各章节累计下载次数超过3000次。熊德意老师曾是亚洲自然语言处理联合会AFNLP officer之一、新加坡中文与东方语文信息处理学会理事会成员。目前是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自然语言处理与中文计算专委会委员,中文信息学会信息检索专委会委员,中文信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执行委员。担任IALP 2012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CWMT 2017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欧盟多国联合项目QTLeap咨询专家。熊德意老师是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青)获得者,江苏省“333工程”和“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获得新加坡资讯通信研究院年度研究贡献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